——規范指導既有建筑改擴建或新建應急醫療設施,確保應急醫療設施快速建造和安全運行
為積極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工作,規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染病應急醫療設施的設計與建設,促進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學指導,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批準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等單位編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染病應急醫療設施設計標準》,編號為t/cecs 661-2020,自2020年2月6日起施行。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染病應急醫療設施設計標準》適用于改擴建和新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染病應急醫療設施工程的設計。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指導既有建筑改擴建或新建應急醫療設施,確保應急醫療設施快速建造和安全運行。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染病應急醫療設施設計標準》共分9章,主要技術內容包括:總則、術語、基本規定、建筑、結構、 給水排水、供暖通風及空調、電氣及智能化和醫用氣體。該標準編制組自2003年小湯山醫院建設以來,持續不斷科研,多次攻克技術難題,總結國內外工程經驗,吸收國際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做法,提出了傳染醫院新的防控技術體系,具體如下:
一是,新的衛生安全等級劃分體系,從原來僅一個病區或一棟建筑的體系劃分衛生安全等級,到從應急醫療設施和傳染病醫院整體來劃分衛生安全等級,以有效防止應急醫療設施內部的交叉感染和傳播。清潔區為醫務人員的宿舍、換崗休息隔離區等,半清潔區是以前規范的清潔區,半污染和污染區同以前規范一致,這樣更加符合傳染病醫院切斷傳染鏈的要求,能有效防范院內感染,提高應急醫療設施的運轉效率。
二是,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治療流程,規定了建筑設計的人流、物流流程,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三是,明確了防止維修風險的理念,強調設備、設施的選型和運行應減少維修帶來的交叉感染的風險。
四是,規定了病房均為負壓病房,建議疑似病房為單人間,確診病房可雙人間,而重癥或多發癥要負壓隔離病房的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的病房設置原則。
五是,指出了醫務人員從半清潔區到半污染區、從半污染區到污染區的通過空間的重要防護措施的設計,提高了防止感染的效率。
六是,根據小湯山醫院污水處理經驗和全國污水處理統計運行數據,規定了應急醫療設施在無法實施二級生化污水處理時,指出加強消毒處理工藝,明確了設計參數。
七是,指出了負壓病房、負壓隔離病房的空氣流動技術參數和運行管理技術。
八是,規定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應急醫療設施氧氣供應系統的設計技術原則,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有效治療。
九是,規定了應急醫療設施電氣保障技術措施。
十是,明確了應急醫療設施快速建設技術路線和技術規定。
十一是,規定了防止交叉感染的系列技術措施。
2003年sars發病后,國家應急建設了小湯山醫院等一批應急醫院,并應急緊急啟動了國家標準《傳染病醫院建筑設計規范》的編制工作,但因傳染病技術規范復雜,致使規范于2014年頒布實施,但對于應急建設的規范仍然沒有涉及或涉及不足,在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期,各地緊急建設一批傳染病應急醫療設施,建設過程中盡管有小湯山醫院的經驗,但仍然感到技術支撐的不足,因此編制一本適應于應急建設的傳染病醫院的技術標準成為當下之需和重要任務。按照黨中央印發《關于加強黨的領導、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的通知》,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打響了疫情防控的總體戰;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盡快找差距、補短板,切實做好各項防控工作,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按照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鏈、隔離易感人群的防疫基本原則,各地科學合理的設置應急傳染病醫療設施是打贏這場阻擊戰的最有效武器,而編制標準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和指南,因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染病應急醫療設施設計標準》的編制發布,對于打贏這場攻堅戰,確保病患隔離救治的重要措施,必將發揮積極的、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件
http://www.k922.cn/wp-content/uploads/2020/02/tcecs661-2020-1.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