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海哲學下的臺州:民營經濟再創新輝煌
在浩瀚的東海之濱,有一座城市以其獨特的趕海精神,書寫著民營經濟發展的壯麗篇章。這座城市,就是浙江臺州,一個自古以來便與海洋緊密相連,以海為生、以海為榮的地方。趕海,不僅僅是海邊人的一種生存方式,更是一種生存哲學,它教會了臺州人如何因時應勢,抓住每一個稍縱即逝的機遇,品嘗到“第一口鮮”。
如今,臺州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正以其深厚的民營經濟底蘊,持續打響“制造之都”品牌,彰顯“海洋經濟”優勢,擦亮“民營活力”標識,努力在新時代背景下“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
一、制造為基:鍛造發展新引擎
走進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吉利汽車臨海制造基地的繁忙景象映入眼簾。生產線上,機器人揮舞著“手臂”,精準地完成每一個動作;而在“未來工廠”的中控室里,3D數字孿生系統如同一個智慧的眼睛,實時映射著生產線的每一個細節。一輛輛新能源車在這里組裝完成,即將銷往世界各地,成為臺州制造的一張閃亮名片。
回望歷史,1998年,我國第一輛由民營企業制造的汽車便在這里誕生。從此,臺州汽車制造業開啟了輝煌的歷程,創造了民營汽車工業史上的多個“第一”。如今,這個基地正以智能化、綠色化、全球化的新姿態,引領著汽車產業的變革潮流。
臺州打造全球一流臨港產業帶的雄心壯志遠不止于此。在臺州灣經開區的核心區,除了吉利汽車臨海基地,還集聚了拓普、亮心等30多家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形成了一個完整而強大的產業鏈條。
作為民營經濟的發祥地之一,臺州的民營經濟從制造業起步,歷經風雨,產業百花齊放。在全國41個工業大類中,臺州擁有35個,從一粒紐扣到一艘巨輪,臺州民營企業以專注和匠心,掌握了一項項“獨門絕技”,成為了行業內的佼佼者。
在玉環市,水暖閥門行業是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擁有1300多家生產加工企業,占全國市場比重約25%。然而,面對新一輪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浪潮,不少企業也曾陷入迷茫和困惑。為此,玉環引進了清華長三院等技術力量,成立了泵閥(水暖閥門)產業大腦,為企業提供數字化改造服務。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這里找到了轉型升級的路徑,實現了準時交貨率、質量合格率的顯著提升。
數據顯示,臺州已形成百億級縣域產業集群27個、國家級產業基地68個,擁有制造業企業近16萬家、規上企業5647家、上市公司75家。這些數字背后,是臺州制造業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
二、向海圖強:以開放贏取未來
在臺州,海洋不僅是生命的搖籃,更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年初,新建鐵路頭門港支線二期項目槽型梁首節段順利澆筑,標志著該項目正式“向海進軍”。這條鐵路的建設,將打通海鐵聯運通道,帶動港口腹地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臺州以主動開放、擁抱世界的姿態,融入新一輪擴大開放的時代大潮。建設現代化港口大城市、打造一流臨港產業帶……臺州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加快高水平建設“雙循環”節點城市。
在浙江正特股份有限公司內,一輛輛卡車正滿載著戶外產品駛向港口,這些產品將遠銷世界各地。而在大麥嶼港區,新西蘭獼猴桃、智利車厘子、阿拉斯加帝王蟹等海外產品也紛紛上岸,登上臺州市民的餐桌。
目前,臺州市已成功創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浙江自貿試驗區臺州聯動創新區、RCEP高水平開放合作示范區等五大高能級開放平臺。這些平臺的建立,為臺州企業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通道。
圍繞發展海洋經濟,臺州多地各顯神通。臺州灣新區海洋產業提質增效倍增平臺以招商引資為“針線”,不斷補齊產業鏈各環節;玉環市海洋產業提質增效倍增平臺則成功招引了一批重大優質產業項目,為臨港汽車制造和通用航空制造兩大主導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技創新是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臺州的海洋產業平臺上,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企業在這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2024年,臺州市首批省級海洋產業提質增效倍增平臺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738.15億元,同比增長24.20%。這一數據充分證明了科技創新對海洋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
三、激發活力:民營經濟再出發
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政府的積極引導和有力支持。近年來,臺州市委、市政府錨定產業平臺提能升級、城市建設提質煥新、綜合交通提級擴容“三大牽引性抓手”,堅持“創新強市”戰略,為擦亮“民營活力”標識繪好了“施工圖”。
為了激活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臺州形成了“1+1+9”產業開發平臺協同發展體系。這些平臺用約7%的土地,貢獻了全市約60%的進出口額、70%以上的規上工業總產值和85%以上的實際使用外資。其中,浙江省高檔數控機床技術創新中心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個由溫嶺市政府和浙江大學共建的創新中心,僅創建一年多就集聚了100余名科創人員,有力助推了臺州建設浙東工業母機國家先進制造集群。
在新興賽道的競逐中,臺州同樣不甘落后。大力發展汽車電子、智能光伏、機器人等新興產業,謀劃布局氫能、低空經濟、算力、合成生物等六大未來產業……臺州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更加前瞻的視野,布局未來產業版圖。同時,臺州還積極推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為生產制造產業提供高質量的物流服務,提升企業競爭力。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臺州同樣不遺余力。減稅、降費、融資等各項惠企政策紛紛出臺,為企業減輕負擔、激發活力。同時,臺州還積極營造“尊企、重企、親企、護企”的優良環境,讓企業家能夠專心創業、安心經營、舒心發展。
截至2024年底,臺州累計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599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9513家。這些數字背后,是臺州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也是臺州人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的堅定信心和決心。
四、展望未來:臺州民營經濟的新篇章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臺州正以其獨特的趕海精神和深厚的民營經濟底蘊,書寫著新的篇章。在未來的發展中,臺州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開放,拓展開放戰略版圖;優化營商環境,激發民營經濟活力。
在制造業方面,臺州將繼續以智能化、綠色化、全球化為方向,推動汽車產業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同時,積極布局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在海洋經濟方面,臺州將繼續發揮港口優勢,加快構建現代化港口經濟體系;深化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動海洋產業提質增效;加強海洋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實現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營商環境方面,臺州將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政務服務流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市場監管力度,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
展望未來,臺州這座民營經濟大市將繼續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砥礪前行、再創輝煌。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臺州將以更加嶄新的面貌和更加輝煌的成就展現在世人面前。
臺州市委書記沈銘權表示:“臺州作為民營經濟大市,要堅決扛起‘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的時代使命,抓住當前民營經濟新一輪發展機遇,主動作為、乘勢而上,不斷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這不僅是對臺州未來的期許和憧憬,更是對臺州人民不懈奮斗和勇于創新的最好詮釋。讓我們共同期待臺州民營經濟在新時代的浪潮中再創佳績、再譜新篇!
2.參考文章:努力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制造之都”浙江臺州民營經濟發展觀察
此網站新聞內容及使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僅供讀者參考,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或冒犯,請聯系刪除,聯系電話:021 3323 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