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用水水源類型有哪些?
管道展指出,飲用水水源類型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是靠大氣降水、雪山融水經地面徑流匯集而成,包括江河、湖泊、水庫等;地下水是水在地層中滲透聚集而成,包括井水、泉水等。
飲用水為什么要經過工藝處理?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原水中含有各種各樣的雜質,有被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卵等多種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水廠凈水處理的目的就是去除這些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危害的懸浮物質、膠體物質、細菌及其他有毒有害成分,使凈化后的水(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自來水)滿足生活飲用水需求。所以,飲用水的處理工藝很有必要!
飲用水的常規處理主要包括混凝、沉淀、過濾、消毒等工藝過程。通過自來水的生產過程,水中原有的種種懸浮顆粒及膠體物質已在混凝、沉淀過程中分離,而原水中的致病微生物也已在消毒處理過程中被消除。因此,經工藝處理后的自來水不再含有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
消毒產生的副產物有危害嗎?
消毒劑在消滅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同時,與原水中含有的一些天然有機物、環境有機污染物等發生化學反應,從而產生消毒副產物,但由于消毒過程中消毒劑使用量少,產生的副產物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生產過程符合國家標準的自來水不會危害身體健康。
如何評價飲用水的安全性?
安全的飲用水不僅僅只關注水的質量,至少應滿足以下條件,即水質合格、水量適當、容易獲取且終生飲用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目前,我國施行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22)對生活飲用水水質應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① 生活飲用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② 生活飲用水中化學物質和放射性物質不得危害人體健康;
③ 生活飲用水的感官性狀良好,即水質透明、無色、無異味和異臭,肉眼觀察沒有異物和雜物;
④ 生活飲用水應消毒處理。
如何初步判斷水質的好壞?
判斷水質好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對水質的直觀感覺,如用肉眼觀察水中是否含有懸浮物或沉淀物質,進而觀察水的濁度和色度;用鼻子聞一下,有無異味。
好的水是無色無味的(輕微氯味屬正常情況,無影響)。當然感官性狀良好的水也不一定就是安全的,無色無味僅僅是水安全性的初步判斷標準,準確的結論還需要專業機構的水質檢測結果。
如何健康飲水?
① 足量飲水,少量多次。
② 在溫和氣象條件下,低身體活動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ml。對于運動量比較大、勞動強度比較高,或者需要長時間暴露于高溫干燥等特殊環境下的人群,需適當增加飲水量。
③ 推薦喝白開水或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不能用飲料代替飲用水。
什么是“涉水產品”?
涉水產品全稱為“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是指凡在飲用水生產和輸送過程中與飲用水接觸的聯接止水材料、塑料及有機合成管材、管件、防護涂料、水處理劑、除垢劑、水質處理器及其他材料和化學物質。
管道展表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涉水產品包括家裝使用的給水管道、家用水質處理器、小區內現制現售水機、高層建筑二次供水水箱和供水設施等。最常用的就是家用水質處理器,通俗說就是“凈水器”。
如何選擇水質處理器?
第一步:您在選購涉水產品時可以向經銷單位索取、查看其是否持有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許可批件。
第二步:要關注該許可是否在有效期內,產品信息與實際產品是否對應,確保批件的“有效性”。
第三步:要關注涉水產品的標簽及說明書。標簽及說明書中均應明確標注產品執行標準號、進出水水質要求、凈水流量等信息要完整,消費者可以據此了解產品的凈水量、出水水質是否符合自身需求。







(文章來源:夏都西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