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洪管理的具體實施層面,“海綿城市”更多的是指“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就是下雨時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的技術對應的海綿設施在源頭削減雨水徑流,就地消納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從而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減少城市內澇災害的發生。


“海綿城市”主要包括建設下凹式綠地、植草溝、雨水花園、調蓄池等“容器”。
| 立體海綿城市 |
模擬自然生態系統立體海綿城市的設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雨水收集利用:通過建設雨水花園、雨水收集池等設施,收集雨水用于灌溉、沖洗等用途,減少雨水徑流。
- 蓄水設施:建設蓄水設施,用于雨水的儲存和慢排放,減少洪水的發生。
- 綠色屋頂和墻面:在建筑設計中考慮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增加城市植被覆蓋率,減少雨水徑流,增加建筑物的生態功能,提供自然的降溫和保濕效果。
- 濕地治理:建設濕地公園和濕地過濾設施,通過濕地植物的吸收和生物降解等作用,凈化污水和雨水。
- 硬質鋪裝與透水鋪裝結合:在城市道路和廣場等區域采用透水鋪裝材料,增加雨水的滲透和儲存。



















城市雨洪管理體系一般來說有三種情形。
一是降雨量較小或在降雨初期,城市各個地塊內部就地消納雨水、快速下滲,超出承載能力的雨水,則通過排水系統將雨水快速排走。
二是針對短降雨歷時和重現期較小的常規降雨,由城市排水系統即雨水管網、泵站等將雨水快速排走。
三是針對長降雨歷時和重現期較長的暴雨,由區域排澇系統即雨水骨干管道、河道溝渠、湖泊水塘等進行調蓄、消納。


完善水系設施,構建生態網絡水環境基礎,良好的水資源環境,可以保證城市水環境平衡,不僅為城市人群提供高品質的生活需求,同時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載體。
(文章來源:圣騰科技Saintarco)